找到相关内容560篇,用时4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作为批判哲学的法相唯识学论

    有在“三说”看来,即是一种主观的迷妄、虚妄的实在,是应用名育区别、意识概念对于自我、社会、宇宙作出的难以真实的价值判断。  依他自性:指依托各种因缘而生的一种现象,这是一种相对的实在,实非永恒的...。当五分别智断除了染污种子的作用,舍弃了依他之上的遍计所执,人们以我执为基础的烦恼障即得以清除,显现出圆成实性,以证得认识结果的正确。  智慧(菩提)之为依,就是人们转舍认识过程中的知见障碍(所知...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10069633.html
  • 大乘佛教伦理现代化重建课题试论

    调节,伸缩自如而永不枯竭。这二十门是:(1)不二门(亦称中道门、真空门或真如门),(2)二谛门(或称般若门),(3)实相门(又称妙有门),(4)缘起门(于华严宗则特称门),(5)涅盘门(或称解脱门)...生死即涅盘」的般若空观以及誓愿不自成佛的大乘菩萨道立场,则应积极地倡导,胜义谛必须落实于世俗谛,而所谓出世间的宗教胜义无漏善,也祗有通过我们世间道德的「日日新,又日新」,才能彰显它那真实本然与具体实践...

    傅伟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95470794.html
  • 法华三昧之检讨及修学之经过

    得出此。俗人亦许  ,须办单缝三衣,备佛法式也。」见摩诃止观。  三、三业供养----「行者三业 (身、口、意) 供养之际  ,须难遇之想,离于谓实之心。若香若花,体是法界。能  供所供,本真空。其...大乘,乘是大乘  ,游于四方,直至道场。中间无有诸纡曲相。自运功毕,运  他不休。故此十乘妙观,全修。全修显性。非横非竖,  横竖该彻也。教观纲宗讲录。  五、修学时间表 (有相三昧与无相三昧) ...

    张圣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0371069.html
  • 方立天: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本染的阿赖耶识说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五各别”说,即众生有可成佛或不可成佛之说。再后简略介绍把上面染净二说加以调和、综合的晚的心性思想。   大乘佛教关于佛陀观的阐扬带来了...   《大方等如来藏经》依据《华严经·品》的佛智周遍圆满和法身遍在思想,强调一切众生都为“如来”所摄,都有如来的胎儿(如来藏)。经称佛言:“我以...

    方立天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1473178.html
  • 学佛最初之决定

    譬如善恶二义,在凡夫不知善恶,在外道知善恶,而严立对峙;在二乘慕善过切,以远离诸恶为究竟;菩萨通达善恶之妙用,而种种方便;佛则非善非恶,二本空,随机而行菩萨行,种种方便。此五等分别,凡夫不知其心...妙用具足。如以水为喻,水本不动,风吹而激荡,遂名曰浪;本不动,因境而念,遂名曰心;风过浪止,境亡心灭,浪为水之幻化,心属性之流迁,然水虽浪,水体非灭,幻心,性体不迁,原本无生,安有生灭来去...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14375526.html
  • 华严宗思想源流

    气势,因为他乃是由整个法界上说,举任一物皆可为主,余则为伴,主伴正因法界无尽缘起事事无碍固可谓‘圆明 具德’呈现圆融无碍的景像,至其究极则是提出如来观,以一心与法界之主伴具德圆明来阐明‘初发心时即...,此一清净境界已由般若的毕竟空义,一变而为普摄万物的至妙圆境。它与般若空义之间最大 的不同即在于宣说法界缘起的一面,然则般若思想则从万法性空的一面来宣讲佛理。大般若经将空说到极处,但是其易于令凡夫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0102184350.html
  • 中国佛教的现代意义

    和同一整体的理念。中国佛教进一步发展了缘起论,如天台宗的“具”说、“十界互具”说,华严宗的“”说、“事事无碍”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说,都强调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是互相涵摄而不碍的,事物之间...慈心。   三、无缘慈,观一切法毕竟空寂,而慈心。(1)   这是相对地分别以众生、诸法和空理为对象而的三类慈悲,是奠立在缘起空思想基础上的慈悲分类。   在三类慈悲中,以“无缘慈悲”为...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022285458.html
  • 谈心说识(十):圆成的世界与人空法空

    心——“以仁为本,以悟为主”,故佛云:“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一念无明,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正等正觉。”(《华严经、如来品》)   所以,人心虽有染净不同,但本性无垢,纵使因习气、...、圆成实性”的探讨,可了解到有关认识、存在、悟道等问题。“圆成实性”就是在证明人们的内心处处皆有此一圆融无碍究竟清净的自性。   《解深密经》卷二一切法相品>第四:   云何诸法...

    释依昱

    |唯识|谈心说识|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7/11522085500.html
  • 无我——解脱的关键

    缘起,于整体法界称为,重于法性的不生不灭却又无碍缘起的现象。所以阿罗汉证入无生,其死后的存在就不是业报身,而是不来不去的法身,只是大乘说他们是有余法身。   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往生也是无我,解脱成佛也是无我,都是空于此心的缘生缘灭之展现。今天你的幸运与不幸运都是心的招感,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个念头就往生一个世界,不动心就涅槃寂静,故说“三界唯心&...

    杨云唐

    修行|无我|解脱|我执|烦恼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7/08074986048.html
  • 中国佛学的特点与精神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反映了中国人对心性佛性的一种理解。隋唐时期建立起来的中国化的佛教各宗派的理论也基本上是围绕着佛性(心性)建立起来的。无论是天台宗的“具”,还是华严宗的“”,无论是唯识宗的...用来麻醉民众的政治需要。因为儒家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恶”论,都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或“涂之人可以为禹”,都将主体自身的为善去恶作为道德完善和人的本质实现的基本条件,每个人在成圣之路上是平等的。...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25996040.html